中国 股 市:A股为什么很难站上4000点,A股无牛市?我整
91
2025-10-09
2025年9月19日,西藏江孜县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野,一道“升龙”烟花划破夜空。这场由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联手打造的艺术表演,本意是致敬自然、礼赞山川。可烟花散尽后,留下的不是赞叹,而是满地争议:高原生态是否被惊扰?品牌营销的边界在哪里?我们真的需要用爆炸声,来证明对自然的敬畏吗?
很快,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声。一句“致敬自然,无需烟花证明”,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所有人。
我却想起十年前阿尔卑斯山的一条“火龙”。
2015年7月14日,为纪念人类首攀马特洪峰150周年,瑞士户外品牌猛犸象(MAMMUT)没有燃放一粒火药。他们请来登山家与向导,沿着百年前的登顶路线,在夜色中逐一点亮头灯。几十盏红光连成一条蜿蜒光链,如巨龙盘踞山脊——没有轰鸣,没有烟尘,只有静默的光,在雪线上写下对历史的敬意。
那场“灯光火龙”,成了户外圈长久传颂的经典。因为它懂得:真正的致敬,是轻手轻脚地来,连脚印都舍不得深留。
而这一次,5500米的高原,植被生长一年不过几毫米。一场几十分钟的烟花,火药残留、金属颗粒、噪音惊扰,可能让这片土地用几十年去消化。有植物学家说,这里的生态,经不起“浪漫”的试错。
品牌道歉了,调查组也已进驻。可问题不止于一次活动的过失,而是某种思维惯性的危险:把自然当背景板,把荒野当秀场。仿佛只要披上“艺术”或“探索”的外衣,就能理直气壮地闯入禁区。
我们热爱山,不是因为它能为我们照亮朋友圈,而是因为我们曾在风雪中被它治愈。
下次出发前,不妨自问:我们是来征服的,还是来倾听的?真正的户外精神,从来不是“我来过”,而是“我来过,却像从未打扰”。
愿每座山,都能安静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