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最惨烈一仗,五万大军仅剩千余,副司令等多名高级将领牺

198 2025-10-10 04:52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38年深秋,冀东大地秋风凛冽。

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在崇山峻岭间艰难跋涉,他们衣衫单薄,面黄肌瘦,有的人拄着木棍,有的人互相搀扶。

当抵达平西根据地的时候,清点人数发现,当初冀东的五万大军,历经三个月的生死跋涉,如今竟不足3000人。

洪麟阁,吴少舟,曾生远等多名高级将领牺牲在了这条路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困境,让这支曾经威震冀东的抗日劲旅遭遇如此惨重的损失?

又是什么原因,迫使他们不得不离开苦心经营的根据地,踏上这条九死一生的西撤之路?

01冀东抗联的成立

1932年,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停战协定》,协议规定在唐山,秦皇岛等冀东地区设为非军事区,冀东老百姓从此失去了中国军队的保护,整日暴露在日军战机的阴影之下。

到1935年,日本变本加厉,借机发动了“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建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推动华北脱离国民党政府“自治”,而实际上,该运动由日本背后扶持的汉奸所推动,所谓“自治”实际上就是投靠日本。

1937年7月7日,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冀东地区很快沦陷,在被日军占领区的老百姓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日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于是冀东的老百姓们决定发起武装起义,对抗日军。

同时,由于在日军全面侵华后,其大多后勤大多依赖伪满洲国,因此冀东发达的铁路交通和贯通东北和华中的重要地理位置,让冀东成了日军侵华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此,八路军制定了支持冀东民众武装起义,切断日军冀东交通线的计划。

1937年末,八路军召开军事会议,指出可以在冀东等地组织老百姓组建敌后抗日武装,对日军发动人民战争,派遣由宋时轮领导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前往冀东地区组建冀东抗日统一战线。

1938年中,四纵从平西向冀东出发,然而此时他们却未曾想到,平西这个出发点,也将成为他们一生的痛,在到达冀东之后,四纵立刻组织当地爱国抗日志士组建组建冀东抗日统一战线。

7月份,冀东地区开始频繁爆发武装起义,大大小小的村县纷纷对占领村子的日军伪军展开攻击,夺取武器,收复村镇县城数十,甚至有连成一片,割断日本东北关东军和华中作战的日本“中国派遣军”之势,严重阻滞了日军侵华的步伐。

四纵和冀东武装正规武装力量达7万人,加之民兵百姓等,潜在兵力可达20万,而当时驻扎在冀东周边的日军也就5万到10万人左右,我军还拥有广泛的民众支持,完全具备打游击的条件,然而就是如此大好局面,为何最终会演变为西撤平西的大溃败呢?

02战略误判西撤平西

如果说此前红军反围剿失败走上长征犯下的是轻敌的错的话,那么这次西撤就是犯下了低估自己,高估敌方,自乱阵脚的错。

1938年秋,日军调集5万余兵力,准备对冀东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面对强敌压境,四纵指挥员宋时轮做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西撤平西根据地,与八路军主力会合。

宋时轮认为,冀东孤悬敌后,缺乏巩固的后方支撑,同时新成立的武装缺少装备,也缺乏训练,在面对敌主力扫荡时可能溃败,西撤可以这些军队得以休整,同时还能接受一定的训练,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因此主张留下少量敌后游击部队,大部队西撤整训。

然而,在向上级汇报后,中央军委,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高层领导均不同意,认为冀东有群众基础条件,完全可以创建抗日根据。

而一旦撤退,那么在长时间行军背井离乡的情况下,这些武装起义的新队伍的人们很可能会动摇,脱离部队,但是在宋时轮的一再坚持下,才同意“在万不得已时,才可西撤。”

然而宋时轮却再次误判,认为此时已经是万不得已之时,再不走就要被日军团团围住,因此立刻下令西撤,然而河北省委书记李运昌却提出反对,认为八路军在冀东对日军是有胜算的,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决议。

10月份,在留下了小顾部队留守冀东后,大部队的西撤行动开始,李运昌留在了最后一位,负责断后。

虽然决定撤退,但是撤退的计划却相当草率,许多部队根本没有准备好足够的粮草,导致部队只能沿路搜集粮草。

但是先走的部队搜集完了,后面的部队就没得吃了,很快队伍开始散了,冀东起义的人纷纷离队原路返回,再加上要面对日军的扫荡,部队损失极为严重,各个作战单位已经失散,只能自行寻找生机。

四纵等先头部队突破了日军的围追堵截,但是损失严重,同时也导致日军加强了对当地的封锁,当李运昌抵达四纵突破的地方后,发现口子已经完全被封住,而自己残存的兵力根本无法突破日军的防线,因此李运昌当即决定,率领抗联返回冀东。

由于日军封锁,因此部队只能化整为零,散入民间,等到扫荡结束再重新集中,11月份,李运昌和仅剩130人的抗联重新组建冀东抗日武装,亲身证明了,冀东敌后抗日武装是行得通的。

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冀东根据地在群众支持下,利用熟知的地形,巧妙的运动战术,顽强地抵抗了日军数次“治安战”“大扫荡”,让日军将领冈村宁次哀叹:“到冀东如入苦海”,不得不让人猜想,倘若没有这次西撤,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受的苦难,是否会少很多?

参考资料:

1、唐山党史网:冀东人民抗日暴动西撤遭受挫折

2、抗日战争纪念网:八路军惨烈的平西大撤退:五万大军仅剩一千余人

3、解放军报:孤悬敌后:艰苦卓绝的冀东抗战

下一篇:二战时中国想救10万犹太人,幸亏这计划最终没成!
上一篇:3950万悬念引爆休赛期,锡安暴瘦领衔鹈鹕重组,17人大阵能否逆袭附加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