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高考生650分报“石河子大学”作为保底,录取结果却让人傻眼了

176 2025-08-28 08:37

声明: 本文根据真实高考志愿填报事件改编,人物姓名已做化名处理,旨在展现高考志愿填报中的认知误区。

"你到底怎么填的志愿!"

父亲张建国红着眼睛咆哮。

"我按你说的填的啊!冲稳保!"张明声音发颤。

"那为什么..."

母亲王丽拿着手机,话说到一半就说不下去了。

客厅里的气氛凝固得像要爆炸,张明盯着那个让全家人都无法置信的录取结果。

邻居路过窗外,都能听到屋里传出的绝望嘶吼声。

01

六月二十三日下午两点半,张明握着手机的手在轻微颤抖。

高考成绩即将公布。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复读生,已经为这一刻准备了整整两年。去年578分的惨痛经历,让他发誓要在今年证明自己。

"出来了!出来了!"张明几乎是吼出来的。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父亲张建国放下手中的茶杯,母亲王丽从厨房冲了出来,连围裙都顾不上解。

"多少分?快说啊!"王丽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语文126,数学134,英语128,理综262..."张明的声音越来越大,"总分650!"

王丽瞬间眼眶湿润,捂着嘴巴:"儿子,你考得真好!比去年高了72分!"

张建国长舒一口气,激动地拍着儿子的肩膀:"好样的!这一年的苦没白吃!"

张明第一次高考时只考了578分,那个成绩让全家人都睡不着觉。复读这一年,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刷题,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半才睡觉。厚厚的习题册堆了一桌子,笔芯用完了几十根。

"650分,超出一本线130分呢!"王丽兴奋地给亲戚朋友发消息,"我儿子终于出息了!"

张建国却显得比较冷静:"成绩是不错,但是现在的关键是志愿填报。650分,想上985肯定够呛,211应该有希望。"

张明点点头。他心里很清楚,650分在他们省排名大概在15000名左右,想上顶尖的985大学确实有点困难。但比起去年的578分,这已经是天翻地覆的进步了。

当天晚上,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桌上摆着厚厚的志愿填报指南和各种大学资料。

"儿子,你有什么想法?"张建国打开笔记本,准备记录。

"我想学计算机或者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张明早就想好了,"这些专业就业前景好,工资也高。"

王丽皱了皱眉头:"这些热门专业分数肯定很高,竞争激烈。"

"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冲稳保的策略。"张建国显然做过功课,"前面几个志愿冲一冲985,中间几个填211保稳,最后一定要选一个绝对能上的保底。"

张明觉得这个思路很合理:"那保底选哪个学校呢?这个最重要。"

"这个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张建国打开电脑,"保底的学校一定要选对,万一前面都没录取,至少还有个保底的兜底。绝对不能在这上面出差错。"

这天晚上,一家人研究到了深夜十二点,查看了几十所大学的录取数据,但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保底选择。

第二天一早,张建国就给班主任李老师打了电话。

"李老师,明明考了650分,您看报哪些学校比较合适?"

"650分确实不错,比去年进步很大。"李老师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你们可以冲一冲华南理工、西北工业大学这些985,稳妥一点可以选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这类211。"

"那保底呢?这个我们最担心。"

"保底的话..."李老师想了想,"一定要选一个分数相对较低的211,或者选一个很好的一本。千万不能大意,每年都有高分考生因为保底失误而落榜的。"

挂了电话,张建国若有所思:"看来志愿填报确实是个技术活,容不得半点马虎。"

02

接下来的几天,张明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大学和专业上。他的房间里贴满了各种大学的资料,墙上挂着一张全国高校分布图。

他在网上搜索"650分能上什么大学"、"211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性价比高的大学推荐"等关键词,打印了几十页的资料。

各种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每个网站的说法都不太一样。

"爸,我发现一个问题。"张明指着电脑屏幕,神情有些沮丧,"好的985我分数不够,普通的985专业不好,好的211竞争又激烈。"

张建国也在一旁研究,眉头紧锁:"是啊,现在高考竞争太激烈了。不像我们那时候,随便考考就能上大学。"

王丽端着切好的水果走过来,满脸愁容:"那怎么办?总不能没学校上吧?儿子复读一年多不容易。"

"不会的,妈。"张明安慰道,但心里也有些紧张,"最关键是要选好保底的学校。"

六月二十六日上午,张建国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你们说新疆的大学怎么样?那边地方偏远,应该分数不会太高。"

"新疆?"张明愣了一下,"那么远的地方?"

"我在网上看到过,新疆有几所211大学。"张建国打开搜索引擎,"你看,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都是211。"

张明好奇地凑过来看,心里涌起一丝希望。

"石河子大学..."他默默念着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既然是211..."

"陌生正常啊,毕竟在新疆那么远的地方。"王丽也过来看,"不过既然是211工程大学,应该还是不错的。"

张建国点开石河子大学的官网,仔细查看学校介绍:"你们看,这学校历史还挺悠久的,1996年就进入211工程了,比很多内地的学校还早。"

"那录取分数线呢?"张明急切地问,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父亲点开招生信息,仔细查看去年的录取数据。过了几分钟,他兴奋地说:"找到了!去年理科最低分是...588分!"

"588分?"张明眼睛一亮,"那我650分岂不是超了62分?这完全可以当保底啊!"

"而且人家还是211工程大学。"王丽也显得很满意,声音都有些激动,"211的保底,这性价比太高了!简直是捡到宝了!"

一家人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爸妈,我觉得这个石河子大学真的很适合做保底。"张明开始在网上搜索更多信息,越看越觉得合适,"你们看,学校还有很多博士点、硕士点,科研实力应该不弱。"

张建国点开学校的专业设置页面:"关键是地理位置偏远,很多考生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分数相对较低。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是211,就算是赚到了。"

王丽连连点头:"是啊,先上一个好大学,以后研究生再考回内地。四年时间,忍一忍就过去了。"

当天下午,张明兴奋地给同班同学小李打电话分享这个发现。

"李子,你考了多少分?志愿想好了吗?"

"612分,比你差了不少。"小李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沮丧,"正愁着报什么学校呢。"

"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张明压低声音,像是在分享什么秘密,"我发现了一个宝藏大学——石河子大学。"

"没听过,什么学校?"

"新疆的一所211工程大学,去年录取分数线才588分。"张明得意地说,"我准备把它当保底,简直是完美的选择。"

"新疆?"小李的声音提高了八度,"那么远的地方,你确定要去?而且那边条件应该很艰苦吧?"

"当保底而已,不一定会去。"张明解释道,"但是万一前面的志愿都没录取,至少还有个211的保底。你想想,211啊!多少人想上还上不了呢。"

小李想了想,语气有些羡慕:"也是,211的保底确实不错。不过我觉得你650分应该能上更好的学校,用不着这个保底。"

"希望吧,但有个保底心里踏实。"张明心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挂了电话,张明继续深入研究石河子大学的信息。他发现这所学校的专业设置很齐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这些他感兴趣的专业都有。

"而且专业录取分数应该也不会太高。"张明心里盘算着,"去年最低分是588,我650分,随便选什么专业都应该没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张明的舅舅张伟明专程从省城赶来,帮忙参考志愿填报的事情。

张伟明在省城的一家教育机构工作,对高考志愿填报很有经验,每年都要帮助几十个学生填报志愿。

"明明,听说你考了650分?不错啊!"舅舅一进门就拍着张明的肩膀。

"嗯,650分,比去年进步了很多。"张明有些自豪。

"这个分数可以选择的学校不少。"张伟明坐下来,拿出自己带来的资料,"我研究过了,你们的冲稳保策略是对的。"

"舅舅,我们选了石河子大学做保底,您觉得怎么样?"张明迫不及待地问。

张伟明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石河子大学?新疆的那个211?"

"对啊,去年录取分数线才588分,比一本线高68分。"张建国详细介绍道。

张伟明思考了一会儿:"确实,那地方太偏远了,很多学生不愿意去。我带过的学生中,几乎没有人主动选择去新疆的大学。"

"那您觉得这个保底怎么样?"王丽急切地问。

"不错,作为保底倒是个很好的选择。"张伟明点头,"地方虽然远,但学校实力还是有的。而且211的牌子摆在那里,总比一般的一本强。"

得到舅舅的认同,一家人更加确信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张明心里的最后一丝疑虑也消失了。

"而且新疆现在发展很快,国家投入也很大。"王丽补充道,"说不定四年后那边会更繁荣。"

张伟明点头:"有道理,西部大开发这些年确实成效明显。不过话说回来,650分应该能上更好的学校,石河子大学估计用不上。"

"但有个保底总是好的,心里踏实。"张明说道,"万一运气不好,前面的志愿都滑档了呢?"

"也对,志愿填报确实有风险,每年都有意外情况。"张伟明赞同道,"有个稳妥的保底,确实能让人安心不少。"

当天晚上,张明在网上搜索了更多关于石河子大学的信息。他加入了几个高考志愿填报的QQ群,发现确实很少有人讨论新疆的大学。

"看来大家都和我之前一样,对新疆的大学了解不多。"张明心里暗暗得意,"这正好给了我机会。"

六月二十八日,距离志愿填报截止还有最后两天。

张明的高中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准备志愿填报,大家经常在微信群里交流信息。

"我准备报北京的学校,哪怕差一点也要在北京。"班长小刘说。

"我想学医,准备报医科大学。"学习委员小陈表态。

"我家里人说要选个就业好的专业,什么都可以。"体育委员小赵很实际。

当张明提到自己的保底是石河子大学时,群里顿时炸开了锅。

"石河子大学?在哪里?没听过啊。"

"新疆的吧,听起来好偏僻,那边是不是都是沙漠?"

"明哥牛啊,敢报那么远的地方。不过新疆的大学应该分数不高吧?"

"明哥真聪明,找到了这么一个好的保底选择。"

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张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大家的反应都证实了他的判断:地理位置偏远,很多人不愿意去,所以竞争不激烈。

"大家都觉得新疆远,不愿意去,这正好给我机会啊。"张明心里想着,"而且它还是211,简直是完美的保底。"

班主任李老师也在群里发言:"张明选择石河子大学做保底是很明智的,211工程大学的保底确实不错。不过我相信以他的分数,应该能被前面更好的志愿录取。"

老师的话让张明更加自信了。

六月二十九日晚上,一家人进行最后一次志愿确认。

客厅的茶几上摊满了各种资料,张明的志愿填报表已经填写完毕,只等最后提交。

"明明,你再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错误。"张建国认真地说,"志愿填报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能出错。"

张明拿着表格,逐个核对每一个学校、每一个专业的代码和名称。

"都没问题,代码都是对的。"他确认道。

"那石河子大学的专业你选的什么?"王丽关心地问。

"第一个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二个是电子信息工程,第三个是软件工程。"张明回答,"都是我最喜欢的专业。"

"分数应该够吧?万一专业分数要求高呢?"王丽还是有些担心。

"肯定够,我超过去年最低分62分呢。"张明很自信,"而且这些专业在新疆应该不是特别热门,不会有太多人和我竞争。"

张建国点点头:"行,那就按这个方案填报。华南理工、西北工业大学冲刺,北京交通、华北电力稳妥,石河子大学保底。这个搭配很合理。"

"是的,冲稳保搭配得很好。"张明满意地说。

当天晚上十一点半,张明坐在电脑前,准备提交志愿。

"爸妈,我要提交了。"他深吸一口气。

"提交吧,儿子。我们相信你的选择。"王丽鼓励道。

张明点击了"提交"按钮,系统显示"志愿提交成功"。

"好了,志愿填报完成了。"张明长舒一口气,感觉肩上的重担终于放下了。

"接下来就是等录取结果了。"张建国拍拍儿子的肩膀,"不用担心,你的分数这么高,肯定能上个好大学。"

"是啊,实在不行还有石河子大学保底。"王丽也很轻松,"211的保底,我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张明笑了笑,心里充满了期待。他开始幻想着自己的大学生活:也许能去华南理工这样的985名校,也许能去北京交通这样的好211,实在不行,石河子大学这个211保底也完全可以接受。

"不管怎么样,我都是211大学生了。"张明心里美滋滋的,"这次志愿填报很成功,冲稳保搭配得很合理,特别是石河子大学这个保底,简直是神来之笔。"

那一夜,张明睡得很香甜,梦里都是美好的大学生活。

03

七月初,高考录取工作正式开始。张明每天都要查看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网站好几次,关注各个批次的录取进程和自己心仪学校的录取动态。

家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充满期待,每天的话题都围绕着录取结果展开。

"华南理工大学什么时候开始录取?"七月十日上午,张明一边查看网站一边问父亲。

"应该这两天就开始了。"张建国也显得有些紧张,"985大学一般都在提前批和一批次前段录取。"

王丽端着茶水走过来:"儿子别太紧张,你的分数不错,总会有学校要你的。"

七月十二日中午,华南理工大学的录取结果终于出来了。

张明怀着忐忑的心情登录查询系统,输入自己的考生号和密码。

页面显示:未被该校录取。

"没关系,华南理工本来就是冲刺的,没录取很正常。"张建国安慰儿子,虽然他自己心里也有些失落,"还有其他学校呢。"

张明点点头,虽然有些失望,但并不意外。华南理工大学是985名校,竞争激烈是意料之中的。

七月十四日,西北工业大学的录取结果也出来了。张明再次查询,结果同样是:未被录取。

"看来985确实有点难。"王丽叹了口气,"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有稳妥的211呢。"

张明强作镇静,但心里已经开始有些不安了。连续两个985都没有录取他,让他对自己的分数产生了怀疑。

"650分真的够吗?是不是今年的竞争比往年更激烈?"他心里默默想着。

七月十六日,北京交通大学开始录取。这是张明最看重的稳妥选择,他对这个学校抱有很大希望。

"北京交通去年录取分数线是628分,我650分应该问题不大。"张明一边反复查看网站一边自言自语,试图给自己打气。

但是,当录取结果出来时,张明再次傻眼了。

北京交通大学今年的录取分数线竟然涨到了658分,他差了整整8分!

"怎么会涨这么多?"张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去年才628分,今年就658分了?涨了30分?"

张建国紧皱眉头,显然也没有料到这种情况:"可能是今年报考的人比较多,竞争更激烈了。"

王丽在一旁安慰:"没关系,还有华北电力大学呢。"

但是,华北电力大学的结果让全家人更加震惊。这所去年录取分数线为625分的211大学,今年的分数线涨到了655分,张明再次以5分之差落选。

"这怎么可能?"张明瘫坐在椅子上,"每个学校的分数线都涨得这么厉害?"

连续几个志愿的失利,让一家人的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原本轻松的氛围荡然无存,客厅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息。

"没关系,还有其他学校。"王丽努力保持乐观,但声音明显有些颤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明填报的前面几个志愿陆续出现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落选。每一次查询都像是一次宣判,每一次失败都让一家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今年的分数线怎么都涨得这么厉害?"张建国百思不得其解,"去年的数据完全没有参考价值了。"

"可能是因为今年考高分的学生比较多,大家都往好学校挤。"张明强装镇定,但心里已经开始紧张了。

到了七月二十日,张明填报的前面八个志愿的结果基本都出来了,竟然没有一个学校录取他。这个结果让全家人都感到震惊和恐慌。

"这不科学啊!"张建国有些激动,"650分的成绩,怎么可能连个211都上不了?"

王丽的眼圈有些红:"是不是我们当初的策略有问题?"

张明看着电脑屏幕上一个又一个的"未被录取",心里五味杂陈。但他努力保持冷静,对父母说:"不要慌,我们还有石河子大学保底。"

听到这话,张建国和王丽都松了一口气。

"对,我们还有石河子大学!"张建国握住儿子的手,"211工程大学,而且去年录取分数线才588分,你650分绝对没问题。"

"是啊,石河子大学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保底,绝对万无一失。"王丽也在一旁附和,"你超过去年分数线62分呢,怎么可能不录取?"

张明点点头,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我们当初选择石河子大学就是看中了它的稳定性。地理位置偏远,很多人不愿意去,竞争不会太激烈。"

"而且它是211,比前面那些一本强多了。"张建国补充道,"说不定这还是因祸得福呢。"

一家人重新燃起了希望,气氛也缓和了不少。

七月二十二日,石河子大学的录取工作开始了。

这一天,张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张。前面志愿的连续失利,让这个保底志愿显得格外重要。

"今天一定要有个好消息。"张明在心里默默祈祷着。

一大早,他就坐在电脑前,不停地刷新石河子大学的录取查询页面。

"别太紧张,儿子。"张建国拍拍他的肩膀,"这个学校是我们精心选择的保底,绝对万无一失。588分的录取线,你650分,简直是绰绰有余。"

"我知道,就是经历了前面那么多失利,心里有点没底。"张明擦了擦手心的汗。

"理解,但这次真的不用担心。"王丽也过来安慰,"石河子大学和前面那些学校完全不同,它地处偏远,竞争不激烈,录取分数稳定。我们当初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上午十点,十一点,中午十二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录取结果还没有公布。

"是不是还在录取过程中?"张明有些焦急。

"应该是的,毕竟录取工作需要时间。"张建国安慰道。

下午两点,张明的手机响了。是同班同学小李打来的。

"明哥,我被录取了!"小李的声音听起来很兴奋。

"恭喜!哪个学校?"张明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石家庄铁道大学,虽然不是211,但专业还不错。"小李说道,"你呢?石河子大学有消息了吗?"

"还在等结果。"张明回答。

"那肯定没问题啊!"小李的声音很确定,"你比我高了38分,我都能上石家庄铁道大学,你上个211还不是轻轻松松?"

"希望如此。"张明勉强笑了笑。

"我就不打扰你了,等你的好消息!"小李挂了电话。

张明放下手机,继续盯着电脑屏幕。

下午四点,石河子大学的官网终于有了更新,显示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

"有动静了!"张明激动地喊道。

父母立刻围了过来,三个人紧张地盯着屏幕。

五点,六点,七点...

每过一个小时,张明就刷新一次页面,但查询系统始终显示"录取工作进行中,请耐心等待"。

"可能是录取人数多,需要时间处理。"张建国分析道。

"应该是的,毕竟是211大学。"王丽点头。

晚上八点,查询系统终于可以查询个人录取结果了。

"终于可以查了!"张明深吸一口气,"我们一起看结果。"

全家人围在电脑前,张明颤抖着手输入自己的考生号和密码。

这一刻,客厅里安静得连呼吸声都能听见。全家人围着电脑屏幕,张明颤抖着输入查询信息。

"快点快点,先看看保底的!"父亲催促着,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和期待。

页面缓慢加载,所有人屏住呼吸,客厅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每一秒钟都像一个世纪那么长。

三秒钟后,张明盯着屏幕,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嘴唇开始剧烈颤抖,整个人像被雷劈中一样僵在那里。

"这...这怎么可能?"声音细得像蚊子,眼睛瞪得像铜铃,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母亲王丽抢过来看屏幕,突然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手机"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父亲张建国看到后,拳头狠狠砸向桌面,桌上的茶杯、烟灰缸都跳了起来,发出刺耳的碰撞声:"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定是系统错误!"

他的眼睛瞪得血红,额头青筋暴起,整个人气得浑身发抖,连牙齿都在打颤。

04

屏幕上那六个刺眼的大字如同六把利剑,深深刺进了张明的心脏:"未被该校录取"。

张明感觉天旋地转,整个世界都在摇晃,仿佛地震一般。他用力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但那六个字依然残酷地显示在屏幕上。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他几乎是歇斯底里地吼出来的,声音都变得沙哑,"650分怎么可能连石河子大学都上不了?这一定是系统出错了!"

张建国一把抢过鼠标,双手颤抖着反复刷新页面,希望看到的是系统错误。但是每次刷新,结果都是一样的:未被录取。

"一定是网站出错了!"王丽声音颤抖得厉害,眼泪已经控制不住地往下流,"650分的保底怎么可能失败?这不科学!"

客厅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三个人都呆呆地看着屏幕,仿佛在看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

过了好久,张明才颤抖着手拿起电话,拨通了石河子大学招生办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才有人接。

"喂,您好,请问是石河子大学招生办吗?"张明的声音在颤抖。

"是的,请问有什么问题?"对方的声音很客气,但听起来有些疲惫。

"我是今年的考生,考号是..."张明报了自己的考生号,"我查到的结果是未被录取,但我觉得可能有误。我考了650分,应该远远超过你们的录取线了。"

"请您稍等,我帮您详细查询一下。"

几分钟的等待对张明来说就像几个世纪一样漫长。父母也紧张地围在旁边,试图从电话里听到一些信息。

"同学,查询结果确认无误,您确实没有被我们学校录取。"招生办工作人员的声音再次传来。

"为什么?"张明的声音都变了调,几乎是在咆哮,"我考了650分,超过你们去年录取线62分,为什么没被录取?"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一个让张明彻底绝望的回答:"同学,今年我们学校的竞争确实比往年激烈很多。录取分数线比去年有大幅上涨。"

"上涨了多少?"张明急切地问,心里已经预感到了不好的答案。

"今年我们学校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68分。"

听到这个数字,张明手中的电话差点掉到地上。668分!整整比去年上涨了80分!比他的分数还高18分!

张建国和王丽听到这个数字,脸色都变得惨白如纸。王丽直接瘫坐在沙发上,张建国则愤怒地一拳打在墙上。

"那...那热门专业呢?"张明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声音已经哽咽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是679分,电子信息工程是675分,软件工程是672分。"工作人员耐心地回答。

每说出一个数字,就像一把刀子插在张明心上。他报的三个专业,最低的都要672分,而他只有650分,差距竟然如此巨大。

"这...这不可能!"张明几乎是在哭喊,"去年才588分,今年怎么就涨到668分了?整整涨了80分!"

"同学,我理解您的心情。"工作人员的声音很同情,"但今年确实出现了特殊情况,报考我们学校的高分考生比往年多了很多,竞争异常激烈。"

挂了电话,客厅里死一般的安静。三个人都像木头人一样坐着,谁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良久,张建国才开口,声音沙哑得可怕:"怎么会这样?去年才588分,今年怎么就涨到668分了?这是什么鬼?"

"整整涨了80分..."王丽呆呆地重复着这个数字,眼神空洞,"我们的保底...我们的保底没了..."

张明瘫坐在椅子上,脑海里一片空白。他怎么也想不通,一个新疆的大学,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分数线?而且涨幅如此惊人?

"我要上网查查到底发生了什么。"张明机械地打开电脑,开始搜索相关信息。

很快,他找到了令人震惊的真相。

原来,石河子大学虽然地处新疆,但作为211工程大学,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石河子大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你们看这个新闻。"张明指着屏幕上的一篇报道,声音有些颤抖,"石河子大学今年获得了10亿元的专项建设资金,成为西部高校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

张建国凑过来看,脸色越来越难看:"还有这个,石河子大学的科研实力排名今年跃升到全国前50名。"

"你们再看这个就业数据。"王丽也发现了一些信息,"石河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7%,平均起薪比很多内地211还要高。"

随着了解的深入,一家人逐渐意识到,他们对石河子大学的认知存在严重误区。这个被他们当作"保底"的大学,实际上是一所实力强劲、前景光明的211名校。

"我们完全被地域偏见害了。"张建国自嘲地笑了笑,但笑声中充满了苦涩,"总以为新疆远,就没人愿意去,没想到竞争这么激烈。"

张明找到了更多触目惊心的数据:"你们看,今年石河子大学在咱们省计划招生120人,但是第一志愿报名的就有2847人,报录比接近24:1!"

"24比1..."王丽喃喃地重复着这个数字,"比很多985的竞争都激烈。"

事实上,石河子大学录取分数线的飙升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竞争的加剧,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越来越看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未来发展前景。211工程大学的金字招牌,无论在哪里,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其次,国家对西部高校的扶持力度空前加大。石河子大学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唯一的211大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获得了大量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分析文章。"张明继续搜索着,"说近三年来,西部地区的211大学录取分数线普遍大幅上涨。兰州大学涨了70分,新疆大学涨了65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涨了75分。"

"看来我们的信息太滞后了。"王丽后悔地说,"还停留在几年前的认知水平上,以为地理位置决定一切。"

张建国摇摇头,满脸懊悔:"主要是我们想当然了,没有深入了解现在的教育形势。现在的考生和家长都很理性,不会仅仅因为地理位置就放弃好学校。"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石河子大学今年还出现了一个特殊情况:由于该校在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吸引了大量对农业现代化感兴趣的高分考生报考。

"你们看这个新闻。"张明指着另一篇报道,"石河子大学的农业科学专业今年世界排名进入前30名,很多原本想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改报了石河子大学。"

此时的张明,心情复杂到了极点。一方面,他为自己的无知和轻视感到深深懊悔;另一方面,他也为错失这样一所优秀大学而感到巨大遗憾。

"如果早知道石河子大学这么优秀,我根本不会把它当作保底。"张明苦笑着说,"说不定我会把它作为冲刺目标来报考。"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张建国有些烦躁,情绪开始失控,"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办?儿子现在没有任何大学可上!"

确实,摆在张明面前的现实问题极其严峻:由于志愿填报策略的彻底失误,他现在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困境。

05

接下来的几天对张明一家来说简直是噩梦。

张明开始疯狂地关注补录信息,但现实是残酷的:参与补录的学校质量普遍不高,而且名额极少,竞争异常激烈。

"补录的学校大部分都是三本或者偏僻地区的二本。"张明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布满血丝,"没有一所211大学参与补录。"

王丽在一旁默默流泪:"好不容易考了650分,结果要去读三本?这让我们怎么面对亲戚朋友?"

更让人绝望的是,即使是这些三本院校的补录,竞争也非常激烈。因为今年很多像张明这样的高分考生都出现了志愿填报失误,大家都在争夺为数不多的补录名额。

"要不然复读一年吧?"王丽提议道,但声音里明显没有底气。

"复读..."张明犹豫了很久。他已经复读过一年了,如果再复读一年,就要二十二岁才能上大学。而且,复读的风险也很大。

"再复读一年,万一明年考得不如今年怎么办?"张建国分析道,"而且明年的录取形势可能更加严峻,竞争会更激烈。"

"关键是心理压力太大了。"张明也担心这个问题,"连续两次高考失利,我怕自己承受不住。"

经过几天的痛苦纠结,张明最终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参加补录,先有学上再说。

他选择了一所位于东北某省的二本院校——黑河学院,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虽然这所学校远不如他的理想,但总比没有学校上要好。

"至少还是本科。"张明自我安慰道,"以后还可以通过考研来弥补本科的不足。"

但内心的痛苦是无法掩饰的。从985的冲刺目标到211的保底选择,最后却要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这种落差让张明几乎崩溃。

八月底,张明收到了黑河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这份迟来的通知书,他的心情五味杂陈。

"总算有学可上了。"他对父母说,但声音里听不出任何高兴的成分。

九月初,张明踏上了前往东北的火车。火车上,他遇到了几个同龄的大学新生,其中一个叫小王的同学让他印象深刻。

"你也是今年的新生?去哪个学校?"张明主动打招呼,试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石河子大学。"小王笑着回答,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

听到这四个字,张明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仿佛被人狠狠捅了一刀。

"你...你考了多少分?"张明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672分。"小王兴奋地说,"刚好压线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真的是太幸运了!"

672分...正好是石河子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张明心里涌起一阵巨大的痛苦,如果他当初不是把石河子大学当作保底,而是认真对待,也许现在就是和小王一起去新疆了。

"石河子大学很不错吧?"张明试探着问,其实心里已经知道答案。

"当然了!"小王的眼睛闪闪发光,"211工程大学,而且现在发展特别好。我家里人都说我选对了学校,虽然远一点,但前景非常好。"

"那为什么愿意去新疆那么远的地方?"张明明知故问。

"远有什么关系?"小王不以为然,"关键是学校好。而且新疆现在发展很快,国家投入很大,机会特别多。我们专业的学长已经有好几个去华为、阿里巴巴工作了。"

张明默默地听着,心里的痛苦越来越强烈。他想起自己当初轻蔑地说"新疆那么远,肯定分数不高",现在想来是多么的无知和可笑。

"你呢?去哪个学校?"小王友善地问道。

"黑河学院。"张明有些尴尬地回答。

"没听说过,是哪个城市的?"小王疑惑地问。

"黑龙江的一个二本。"张明的声音很小。

小王点点头,没有再多问什么,但张明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了一丝同情。这种同情让张明更加难受,仿佛被人当众羞辱一般。

到了大学后,张明比其他同学都更加努力。他深知自己的起点比别人低,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追上别人。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学习,晚上十一点半才睡觉,这种作息几乎和高三时一样严格。室友们都觉得他太拼了,但张明心里有自己的目标。

"我要考研,考一个更好的学校。"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是支撑他继续前进的动力。

大一下学期,张明就开始准备考研。他的目标很明确:985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既然本科没能进入名校,那就通过考研来实现这个梦想。

为了考研,张明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别的同学在打游戏、谈恋爱的时候,他在图书馆里刷题;别的同学在睡懒觉的时候,他在背英语单词。

四年大学下来,张明的成绩一直保持年级第一,获得了各种奖学金和荣誉。但这些荣誉并不能填补他内心的遗憾。

2027年,张明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目标是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是一所985大学,也是他当初想要冲刺的目标之一。

考研的过程异常艰苦。张明每天学习14个小时以上,几乎把自己逼到了极限。但他心里有一股强大的动力:他要证明自己,要弥补高考志愿填报的遗憾。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明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虽然绕了一个大弯,但他最终还是到达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研究生入学后,张明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其中就包括那个在火车上遇到的小王。

"真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你!"小王看到张明时非常惊讶,"你居然也考到华中科技大学来了!"

"是啊,世界真小。"张明笑着回应,心情有些复杂。

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在交流中,张明了解到小王在石河子大学度过了非常充实的四年。

"石河子大学真的很棒。"小王感慨地说,"老师们都很负责,学术氛围浓厚,而且学校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我本科期间就参与了三个国家级科研项目。"

"就业情况怎么样?"张明好奇地问。

"非常好!"小王兴奋地说,"我们这一届的就业率是100%,而且大部分同学都去了很好的企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都有我们的校友。"

听到这些,张明心里又涌起了当初的遗憾。如果当时他没有轻视石河子大学,现在的人生轨迹会完全不同吧。

但很快,他又告诉自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

研究生期间,张明更加努力学习,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导师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近年来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研究生毕业后,张明顺利进入了深圳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工作,起薪就达到了年薪30万。凭借着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他很快在公司里脱颖而出。

三年后,张明被提升为技术总监,年薪达到了80万。五年后,他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巨头,年薪突破了150万。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张明也收获了爱情。他的妻子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两人志趣相投,感情很好。

2032年,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有人问张明对高考志愿填报失败有什么看法。

"那次失败,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课。"张明认真地说,已经能够平静地回顾那段痛苦的经历,"它让我明白了三个深刻的道理。"

"哪三个道理?"同学们好奇地问。

"第一,永远不要轻视任何一所大学,每所学校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独特的优势。我们不能仅凭地理位置或者主观印象来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

"第二,信息的重要性。在做任何重要决策之前,都要充分了解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当时就是信息滞后,还停留在几年前的认知水平上。"

"第三,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我没能按照最初的计划走,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实现了人生目标,甚至可能比当初的计划更好。"

张明的话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深思。确实,他虽然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栽了跟头,没能进入理想的本科院校,但通过后来的努力,不仅实现了最初的梦想,还获得了更多的历练和成长。

"也许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张明最后感慨道,"那次失败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机会,更加努力地去奋斗。如果当初一切顺利,说不定我就不会这么拼命了。"

多年以后,当张明已经成为业界知名的技术专家,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时,他偶尔还会想起那个20岁的夏天。

想起那个650分的成绩,想起那个被轻视的石河子大学,想起那个让全家人都傻眼的录取结果,想起那些痛苦和绝望的日子。

但现在回想起来,他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痛苦。那次失败虽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但也成就了今天更加坚强和成熟的他。

2035年,张明受邀回到母校黑河学院做演讲。台下坐着几百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担忧。

"同学们,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张明站在讲台上,声音平静而有力,"关于一个高考志愿填报失败的故事,关于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的故事。"

他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650分的高考成绩到志愿填报的失误,从石河子大学的落榜到最终的成功逆袭。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人生的路有千万条,起点并不决定终点。"张明看着台下那些年轻的面孔,"关键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成长,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演讲结束后,一个学生举手提问:"张总,您现在还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张明笑了笑:"如果没有当初的失败,就没有今天的成功。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垫脚石。所以我不后悔,反而很感激。"

"那您对即将填报志愿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吗?"

"三点建议。"张明竖起三根手指,"第一,充分了解信息,不要凭主观印象做判断。第二,理性分析自己的实力,合理设置冲稳保。第三,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有时候你以为的保底,可能是别人眼中的高峰;有时候你以为的失败,可能是通向成功的另一条路。

关键是要有勇气面对挫折,有智慧从中学习,有毅力继续前行。

就像张明最喜欢的一句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只要不停下脚步,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光明大道。

下一篇:感动全网女孩去世 尸体在水池发现,情绪裂痕如何撕裂亲子沟通
上一篇:8月27号凌晨四点,国内最新消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