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主场迎战梅州客家,实力强劲预示三球大胜,迎来关键胜利开启
114
2025-10-10
2025年6月6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正式宣布与中国签署协议,采购40架歼-35隐形战斗机,同步引进空警-500预警机与红旗-19反导系统,构建“三位一体”作战体系。
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全球军事圈,因为首批战机交付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6个月,锁定在2026年初。
对印度而言,这不是普通军购,而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印度《印度国防研究》连续两周头版追踪进展,焦虑写道:“40架仅是首批订单,后续可能追加至80架,歼-35将彻底改写南亚空中规则”。
歼-35的恐怖之处,首先在“看不见”。
其雷达反射截面仅0.01平方米,相当于一只飞鸟的大小。
而印度最先进的阵风战机RCS高达1-2平方米,在歼-35的雷达屏幕上如同黑夜里的灯泡。
这意味着歼-35能在400公里外锁定阵风,而阵风的雷达直到80公里内才可能捕捉到对方踪迹。
致命的是武器代差。
歼-35内置弹舱可携带6枚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覆盖220-300公里,搭配双脉冲发动机和AESA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抗干扰能力极强。
相比之下,阵风挂载的欧洲“流星”导弹最大射程仅150公里,且末端动力不足,机动目标极易脱锁。
印度曾吹嘘阵风是“南亚最强战机”,但2025年5月的克什米尔空战暴露了残酷现实。
英国《空军月刊》揭露印度宣称损失3架阵风,实际有5架被击落,3架空中解体,2架带伤返航后报废。
法方要求调查残骸遭印方拒绝,试图掩盖发动机飞控缺陷。
尴尬的是体系溃败。
阵风与印度俄制S-400防空系统、以色列预警机数据链互不兼容,战场信息靠飞行员语音传递。
巴军凭借空警-500预警机,实现歼-10CE、防空系统实时数据共享,形成“传感器-射手”闭环,让印军“战机中心战”沦为古董战术。
后勤更是灾难。
阵风发动机故障代码需传回巴黎解密,维修周期长达数月。
印度审计报告显示其阵风机队战时可用率不足60%,而巴方歼-10CE在中国保障体系下保持85%出勤率。
面对歼-35压境,印度紧急加购26架阵风,但法国生产线饱和,2030年前难交付。
自研五代机AMCA项目进度滞后,首飞推迟至2035年。
外购选项更残酷,美国拒售F-35,担忧技术经印度泄密中国,只愿以3.97亿美元升级老式F-16;俄罗斯苏-57设局:要求印度预付50亿美元建生产线,2030年后才可能交货。
88亿美元采购的36架阵风已折损近1/7,印度反对党怒斥“史上最大军购腐败”,民间甚至发起“卖房买歼-35”的讽刺运动。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对外否认“2026年交付时间表”,却未否定采购意向。
这种模糊策略既避免刺激美国制裁,又向中国传递压价信号,巴方试图将单价从8000万美元压至6000万,并提议用瓜达尔港油气收入分期支付。
中国向巴方提供的不只是战机,而是歼-35加空警-500加红旗-19的完整作战链。
这种“中式套餐”让巴军从“拼装机”升级为“成建制空战单位”,作战效能碾压印度“万国牌”。
歼-35出口直接挑战美国霸权。
中东多国已蠢蠢欲动:埃及、伊朗私下考察巴方部署效果,沙特则要求引进生产线。
美媒《防务新闻》警告:“中国正用‘无政治捆绑、包售后’的模式,撕裂F-35垄断体系”。
土耳其趁机推销自研TF-X战机,但美媒揭底其发动机依赖美国通用电气,随时可能断供。
歼-35的涡扇-19全国产化,产能稳定年超50架。
印度飞行员在雷达屏前徒劳搜索时,伊斯兰堡的作战指挥中心已通过空警-500的数据链,看着歼-35的航迹如手术刀般划向新德里。
这场碾压无关勇气,而是体系化战争对单机蛮力的彻底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