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背等于落后?困扰中国核潜艇的问题,下一代可能还是无法解决
165
2025-08-03
#军事武器装备专项#
在俄罗斯海军节前夕,有关对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进行多年翻新工作的努力即将停止的消息传出。俄罗斯海军中唯一一艘航空母舰的未来如今岌岌可危——它将被出售或报废。乌克兰战争总体上使俄罗斯海军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即使在亚速海-黑海地区这样有限的作战区域,俄罗斯海军也证明了其无用性。但放弃“库兹涅佐夫”号标志着俄罗斯海军一个时代的终结。尽管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已基于类似的苏联时代舰艇建造了自己的航母编队,但俄罗斯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失去作为现代海上强国关键象征之一的航母。
发生了什么
2025年7月初,亲克里姆林宫的《消息报》报道称,搭载飞机的重型巡洋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的维修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已被暂停。据该报消息人士透露,该舰将被退役或拆解——可能就在近期。
在海军节(7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今年为7月27日)前夕,这一消息得到了国有VTB银行行长安德烈·科斯汀的证实。科斯汀解释称,拆解该巡洋舰比完成维修更容易:
“我们认为继续维修已无意义。该舰已服役超过40年,且是一项极度昂贵的资产……我认为只能选择出售或拆解。”
2023年10月,VTB银行获准接管联合造船集团(USC)100%的股份。该集团作为俄罗斯海军造船业的 umbrella 组织和主要承包商,负责几乎所有国家国防订单的执行。因此,该银行负责人所作的声明可被视为对该航空母舰未来命运的最终决定——尽管俄罗斯国防部尚未就此发表官方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军节庆祝活动中,弗拉基米尔·普京并未对水面舰队表示赞扬,而是重点称赞了潜艇舰队,强调其在“核三位一体的海军组成部分”中的核心作用。俄罗斯总统参加了核潜艇“波扎尔斯基亲王”号上的海军升旗仪式,并就海军水下力量的发展举行了单独会议。俄罗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舰的损失——如今备受讨论的话题——在普京的讲话中完全未被提及。
“核三位一体”指的是一个国家战略核力量(SNF)的组成部分:陆基部分(导弹部队)、海基部分(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SSBN)和空基部分(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航空母舰舰队的建设
20世纪70年代,在尼古拉耶夫的黑海船厂(当时属于苏联,现属乌克兰)启动了雄心勃勃的“1143型克雷切特”航空母舰建造计划。当时,美国海军已拥有约10艘在役航空母舰。航空母舰长期以来一直是力量投射的核心要素,而在最近美国与以色列针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行动中,正是美国航母打击群提供了在必要时对伊朗采取大规模军事回应时所需的压倒性火力保障。然而,苏联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层从一开始就从未打算在真正的航空母舰领域与美国竞争——此外,苏联宣传一直将航空母舰描绘成“侵略武器”。
一幅苏联漫画曾以美国航空母舰为题,配文写道:“山姆大叔总是喜欢插手别国事务……”这幅漫画巧妙地利用了俄语中“航空母舰”一词与“鼻子”发音相似的双关效果。
无论是1143型舰艇还是其前身——1123型“康多尔”直升机巡洋舰——均被设计和开发用于为大型海军作战编队和战略核潜艇提供掩护与作战稳定性,以及执行反潜作战任务。换言之,它们的任务并非执行跨洋远程部署,而是留在近海海域,建立所谓的“受保护作战区域”——在此区域内,核潜艇(SSBN)被预期在发生全球冲突时发动报复性打击。
建造过程深受苏联军工复合体中典型冲突的影响——这些冲突往往由相互竞争的工业游说集团推动。更复杂的是,项目早期规划阶段做出的糟糕设计决策,导致在建造过程中不断尝试“改进”舰艇。因此,该系列的每一艘后续舰艇都与前一艘有显著差异,并传统上被归类为独立项目——如1143.1、1143.2等。
苏联共建造了七艘此类舰艇。其中最后一艘,也是最先进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配备了核动力推进系统和蒸汽弹射器,但建造工作从未完成。苏联解体后,这艘未完工的舰艇在已独立的乌克兰的船台上被拆解。
剩余六艘舰艇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转变。1143型前两艘舰艇——基辅号和明斯克号——于20世纪90年代初退役并出售。两舰随后在中国被改造成娱乐中心。该系列第三艘舰艇新罗西斯克号被出售作为废金属并在韩国拆解。
首艘1143型重型航空母舰巡洋舰“基辅”号现已成为中国某主题公园的中心展品。
1143.4型、1143.5型和1143.6型后续三艘舰艇仍处于现役状态,但已分别隶属于不同国家海军。
1143.4型“巴库”号在出售给印度前被更名为“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号。其出售协议(包括现代化改造和维修)于2004年初签署。2013年,该舰在塞夫马什船厂改装为航空母舰后,以“维克拉马迪特亚”号之名加入印度海军。
俄罗斯国防工业从前“巴库”号的出口中获得了约50亿美元的收入,该交易包括供应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培训及技术支持。印度将该舰更名为“维克拉马迪特亚”号,随后自行建造了另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
未完工的1143.6型舰艇“瓦良格”号于20世纪90年代末由乌克兰政府出售给中国——官方称其将被改造成以“基辅”号和“明斯克”号为模型的娱乐综合体。然而,实际上,该航空母舰巡洋舰的建造工作在大连船厂完成,并于2012年以“辽宁”号之名正式服役,成为中国首艘航空母舰。2017年,第二艘航母“山东”号在大连下水,其布局和设计与“瓦良格”号极为相似。此后,中国又建造了第三艘航母“福建”号,目前该舰正在进行海试。
中国海军服役的航空母舰辽宁舰(原名瓦良格号)。
最终,该舰以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之名继续作为俄罗斯海军的一部分服役。自始至终,该舰在命名问题上一直存在混乱,并遭遇了诸多其他复杂问题。在设计阶段,该舰被称为“苏联号”。1982年9月龙骨铺设时,该舰被命名为“里加号”,同年晚些时候又更名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号”。1987年,该舰更名为“第比利斯号”,最终于1990年10月获得现名:苏联海军舰队上将库兹涅佐夫号。1991年,该巡洋舰在未完成所有必要试验的情况下,被仓促从尼古拉耶夫调往北方舰队,以防止其落入即将独立的乌克兰手中。
因此,在后苏联时代,1143型航空母舰巡洋舰成为印度和中国航空母舰计划发展的跳板。讽刺的是,俄罗斯海军自身仅剩一艘从未进行过全面现代化的航空母舰。
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对俄罗斯海军的意义
“库兹涅佐夫”号于1995年12月首次执行远程部署任务,驶向地中海。在其服役期间,该舰共完成七次远程任务,其中包括2004年的一次北大西洋任务,并经历了三次重大翻新——2001年至2004年、2007年和2015年。至2010年代初,库兹涅佐夫号已成为北方舰队海军航空兵群的旗舰,尽管在部署期间,其随行加油舰数量常多于实际作战舰艇。2016年,该航母被部署至叙利亚海岸,以支持该国内战期间巴沙尔·阿萨德政权。
此次任务使库兹涅佐夫号在全球范围内声名狼藉——并非因其作战成就,而是因其尾部拖曳的浓密烟雾,这是其推进系统存在严重问题的明显迹象。根据俄罗斯官方数据,2016年11月8日至2017年1月6日期间,该舰航空联队共执行了420次作战出击。然而,西方观察人士估计,实际上仅有154次出击是从航母甲板上起飞的,且有两架飞机因技术故障而失事:一架米格-29KR于11月13日失事,一架苏-33于12月3日失事。最终,航母上的飞机被转移至赫梅米姆的陆基机场。
与美国航母相比,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舰载机联队在打击陆地目标方面严重缺乏装备——仅有不到30架战斗机,且关键的是没有舰载预警控制机(AEW&C)。飞行甲板上缺乏弹射器使得发射此类飞机成为不可能。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上的标准航空联队包括约70架飞机,其中包括AEW&C飞机、电子战战斗机和军事运输机。
此外,从俄罗斯航母起飞的战斗机实际上无法携带满载武器起飞。为了从短甲板起飞获得足够的升力,航母必须保持长时间的高速度——而其推进系统无法可靠地支持这一点。与此同时,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部署至叙利亚海岸的整体作战成本估计在75亿至100亿卢布之间(按该期间平均汇率计算,相当于1.136亿美元至1.515亿美元)。
苏联海军上将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远赴叙利亚海岸部署
2017年2月,该巡洋舰从地中海返回后,几乎立即被停用进行维修。2018年4月,一份价值860亿卢布(当时约合14亿美元)的合同签署,用于该舰的现代化改造。现代化计划旨在对库兹涅佐夫号的全部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从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到主推进涡轮机——但维修过程却因多次严重事故而受阻。
修复工作最初在苏联时期由瑞典建造的PD-50浮动干船坞进行,该船坞是俄罗斯最大的浮动干船坞,位于摩尔曼斯克州罗斯利亚科沃的第82号船舶修理厂。2018年10月,该干船坞沉没。船坞上的一台重达数吨的起重机从15米高处坠落,砸中巡洋舰,造成船体和飞行甲板受损。尽管该舰仍保持浮力,但打捞并修复PD-50的成本被估算为“数十亿卢布”,最终放弃了继续推进该过程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沉没事故系因岸上突发停电所致。备用发电机未能启动——这很可能是因为它们已被故意关闭以节省成本。
由于PD-50号失事且无合适设施继续大修,库兹涅佐夫号被转移至同样位于摩尔曼斯克州的第35号船舶修理厂。为容纳这艘巨型舰艇,其中一个干船坞需扩建并升级——总成本达239亿卢布(当时折合37.94亿美元)。
2019年12月,该巡洋舰在焊接作业期间发生火灾,造成2人死亡、14人受伤。根据官方版本,火灾起因是焊接作业产生的“高温焊渣”引燃了货舱内浸满油的抹布。官方报告的损失仅为6亿卢布(当时约合950万美元)。然而,《商业日报》援引的非官方估算显示,火灾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950亿卢布(2019年约合15亿美元)——几乎相当于该舰本身价值的全部,该舰估价为1100亿卢布(2019年约合17.4亿美元)。2022年12月,该巡洋舰再次发生火灾,但此次火势规模较小。
苏联海军舰队司令官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在摩尔曼斯克发生火灾,时间为2019年12月
该航空母舰的翻新工程原定于2022年完工,但这一期限未能如期实现。在此期间,该舰的总支出似乎已超过1000亿卢布。这一数字仅略低于从头设计并建造一艘全新俄罗斯航空母舰的估算成本的三分之一。在服役的33年里,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进行维修。
下一步
前太平洋舰队司令谢尔盖·阿瓦基扬茨表示,俄罗斯海军不再需要像库兹涅佐夫号这样的舰艇,称“航空母舰已是过去时”,原因是其成本过高且效能有限。与此同时,俄罗斯官方海军战略文件仍继续规划下一代航空母舰平台的研发及多个航母打击群的组建。
俄罗斯国防部最初计划于2025年前开工建造一艘新型航空母舰巡洋舰。然而,目前看来该国正逐步淘汰其唯一现役航母——这一决定在乌克兰冲突持续的背景下,预示着该舰队航母作战能力的长期丧失,而航母作战能力正是衡量主要军事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外,库兹涅佐夫号的退役与印度和中国海军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不仅保留了航空母舰——包括那些基于同一苏联1143项目建造的舰艇——还展示了如何成功且迅速地自主建造航空母舰。在此方面,俄罗斯舰队和军事造船业正朝着相反方向发展。
换言之,不仅美国海军,印度和中国海军目前也具备将打击航空力量投送到潜在对手或盟友海岸的能力——这将对印太地区几乎任何潜在冲突的权力平衡产生重大影响。
俄罗斯唯一航空母舰的退役决定很可能在与乌克兰全面战争初期就已做出,部分原因在于制裁背景下难以获取外国制造的设备。例如,截至2022年2月,俄罗斯计划从意大利公司Tecnicomar购买污水处理系统Ecomar——若缺乏此类正常运作的系统,该舰不得在国际水域航行。但进口此类商品已不再可能。
该舰命运已定的更明显迹象是,其部分船员于2024年夏季被部署至乌克兰——并非作为水兵,而是作为普通步兵。这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普遍做法:突击部队从未直接参与战斗的军事单位中招募,包括通信兵团、空军基地地面人员、战略火箭部队及舰船船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水兵被编入“护卫舰”营,该营最初在哈尔科夫地区活动,随后转移至波克罗夫斯克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