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人类迷惑行为吐槽大会”,比刷短视
179
2025-08-21
巴基斯坦跟中国一块儿搞出来的枭龙战机,本来是件挺靠谱的事儿,结果因为巴方把生产线和技术经验分享给土耳其,现在闹出大麻烦。印尼那笔价值200亿人民币的大订单,本来很多人觉得会落到枭龙头上,谁知道让土耳其的KAAN战机给截胡了。这不光是丢了钱的问题,还牵扯到整个军贸市场的格局变化。
先说说枭龙的来头。枭龙战机是中巴联合开发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从2007年开始交付巴基斯坦空军。它的优势挺明显,航程长,载弹量大,价格亲民,一架也就2500万美元左右。巴基斯坦空军用它来对付印度的苏-30啥的,效果不错。关键是,巴方后来掌握了全套生产技术。
从一开始的零部件组装,到后来的独立维护和批量制造,伊斯兰堡的卡姆拉航空综合体成了主力。到2023年,巴基斯坦已经生产了超过150架枭龙,年产能能到20架以上。这让巴基斯坦觉得有底气了,想靠出口赚点儿外快。缅甸、尼日利亚、伊拉克这些国家都买过几架,但订单规模小,利润薄,交付和售后也老出问题。
巴基斯坦经济压力大,美国制裁加上军费紧巴巴的,得找新路子。2022年左右,巴方开始琢磨扩大合作伙伴。土耳其这时候冒出来了。土耳其自己搞KAAN战机,是个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项目,野心不小,想在中东和东南亚卖出去。
2023年起,土耳其跟巴基斯坦谈合作,口号是联合开发、技术共享、互设基地啥的。巴方同意了,开放了人员访问和设备对接。公开资料显示,巴基斯坦分享了生产工艺和维护经验,虽然没官方确认整条生产线转让,但至少工艺流程和渠道都对接上了。土耳其工程师学到了组装机体、整合电子系统和质量控制的窍门。这些东西对KAAN项目帮助大,因为土耳其航空工业底子薄,三流水平,靠自己慢慢磨得花时间。
合作看起来互利。巴基斯坦想借土耳其的北约关系和中东市场,拉点儿订单。土耳其则需要快速上手战斗机制造。结果呢?土耳其学到手后,KAAN项目加速了。2024年,KAAN完成首飞,性能指标上去了,隐身、超音速啥的都宣传得挺猛。价格高,一架6000万美元,但土耳其打包卖服务,包括本土生产、培训和联合出口。
巴基斯坦的共享策略等于给对手递了梯子。有人说,这不就是引狼入室吗?巴方控制力弱,对合作分寸没拿准。核心技术如雷达、电战系统,本来中方管得严,但巴基斯坦为了出口独立,自己管整合和销售。中方不干预,也就不背锅。
现在说说那笔大单。印尼空军老早就在评估新战机,要替换老旧机队。枭龙是选项之一,印尼军官去巴基斯坦考察过,媒体炒作采购进展,大家都觉得稳了。枭龙价格低,适合印尼预算。谁知道2025年7月,印尼突然转向土耳其。
7月26日在伊斯坦布尔的国际防务展上,印尼国防部跟土耳其航空航天公司签合同,采购48架KAAN,总值约1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0亿。协议不光是买飞机,还包括在印尼建零部件生产线、中长期培训和转包。印尼要的不是单纯的飞机,而是面子、技术和话语权。土耳其给了全套方案,承诺未来联合出口第三国,让印尼觉得进了防务圈子。
为什么印尼选KAAN?价格差距大,但印尼看重长远。KAAN宣传第五代,隐身性能强,印尼想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土耳其敢这么许诺,是因为从巴基斯坦学到了生产模式。巴方分享的经验,让土耳其快速掌握高效制造和成本控制。印尼原本评估过枭龙,但觉得巴基斯坦的配套弱,售后不稳。土耳其的报价更全面,提供地面保障、零件库存、联合演习啥的。结果,200亿订单飞了。巴基斯坦看着尴尬,这单本来是枭龙的潜在市场,现在等于亲手养大竞争对手。
这事儿的影响不小。巴基斯坦的防务出口本来就靠枭龙撑着,现在市场塌了点儿。土耳其KAAN借势头,向中东和东南亚推销。印尼这单是信号,连穆斯林国家都开始实用主义选边。巴基斯坦订单下滑,缅甸和尼日利亚的合同缩水,交付滞后。非洲和南美国家有兴趣,但没钱,市场不稳。枭龙的优势是价格和维护简单,但时代变了,军售拼的是工业能力、外交绑定和战略体系。土耳其提供的不止飞机,是未来15年的空军安排。
中方立场呢?枭龙是联合项目,但商业部分巴基斯坦主导。中方没丢单,因为不直接管销售。但这暴露问题,技术扩散风险大。巴基斯坦为了自主,放开了分享,结果让土耳其从防务新贵变玩家。历史教训有,土耳其T129直升机因美国制裁,转向其他来源。巴基斯坦吃亏小?不,丢了信誉和市场格局。土耳其三流工业,靠借力打力,赚大单。巴基斯坦得反思,合作不等于泄密,共享得有底线。
这事儿提醒大家,技术共享得小心。巴基斯坦想共赢,结果输格局。土耳其聪明,借梯子上楼。印尼实用,选了全面方案。未来几年,枭龙市场塌不塌,看巴基斯坦怎么调整。订单没了,再抢回来难。军贸变局中,谁站稳谁赢。巴基斯坦得扛责任,中方冷眼旁观。技术可以分,利益必须争。不然,下次缅甸阿根廷摩洛哥,也可能找土耳其。枭龙飞得起,市场得稳住。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