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周总理请溥仪吃饭,饭桌上提议:来,让溥仪给讲个慈禧的故事

126 2025-07-11 16:36

毛主席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待战犯的态度明确表示:大部分战犯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的。

溥仪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身份极其特殊。在日本侵略中国时,他被日本人控制,成了没有实权的傀儡,犯下了严重罪行。

溥仪被捕后,遵循毛主席的指示,他所在的监狱实施革命人道主义,确保战犯人格受尊重,对待溥仪严禁侮辱和虐待,给予应有尊严。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监狱采取“外紧内松”管理,仅外围警卫可配枪,内部看守不携带武器。所有关于战犯处理的通知均严格保密。

在战犯中,毛主席和周总理特别关注溥仪。然而,不少人将溥仪视为神秘人物,都想见见他。因此,监狱明确规定,不允许任何人参观溥仪。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遵照毛主席指示,溥仪成为首批获特赦人员。他从昔日的傀儡皇帝,转变为拥有选举权的中国公民,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变。

这位人物便是末代皇帝溥仪。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年幼的溥仪完全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在宝座上四处张望。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则跪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扶着他。

受书籍启发,毛泽东深感国家危亡,毅然放弃父亲安排的米店工作,离开韶山冲,踏上求学之路,决心通过知识改变国家命运。

那年,18岁的毛泽东在长沙参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一员。与此同时,14岁的周恩来在沈阳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决心。

溥仪虽已退位,但袁世凯仍视其为心中的“皇帝”,并指令手下妥善照料溥仪的生活,确保他得到周到的伺候。

溥仪当皇帝的日子并不容易,时局动荡下,他身边的仆人纷纷离去。1924年,冯玉祥突然把贿选上台的曹锟关了起来,这标志着北京政变的爆发。

那时,鹿钟麟强迫溥仪在两个小时内离开紫禁城。这一命令,成为溥仪人生轨迹巨变的转折点。

溥仪离开紫禁城的次日,日本人公然声称要“接纳”他。缺乏判断的溥仪,接受了日本的庇护,从此踏上了一条歧途。

与日本人相处时,他们承诺会给溥仪优厚待遇,还说要帮他找妻子,并誓言让他复位。溥仪对日本人的这些承诺深信不疑。

1931年,日本精心策划了九一八事变。随后,溥仪被日本控制,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自封康德皇帝。此事震惊全国,昔日的封建帝王,竟沦为了背叛国家的罪人。

这不仅让中国人民难以接受,溥仪的亲属也深感不满,他们甚至与溥仪断绝了关系,指责他给爱新觉罗家族带来了耻辱。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囚禁于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编号为981。他深感懊悔,却长时间情绪低落,几度尝试自杀。直至毛主席关注此事,情况才有所转变。

他确曾犯下卖国罪行,法庭上他虽辩称受日本人控制,但行为出自本意,责任难推。他自认罪孽深重,应受极刑。

在战犯中,国民党俘虏和日本战犯众多,高级将领俘虏达数千人,而溥仪最为特别。他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多次专门讨论。

195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溥仪在辽宁抚顺的战犯管理所意外地成为首批被特赦的人员,这一结果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1959年秋天,毛主席签署的《特赦令》抵达抚顺,但溥仪并未特别激动。自入狱起,他便觉得自己命不久矣。

溥仪获特赦后,跟好友沈醉谈及彼时心境,他觉得末代皇帝往往结局凄凉,就像南唐后主李煜和崇祯帝,命运都不尽如人意。

由于这种思想束缚,溥仪每天见到晨光时,都感觉像获得新生。当他听说政府将特赦部分人员时,内心断定自己绝不会在被赦之列。

拿到特赦证书后,溥仪泪流满面。他未曾料到,新中国的毛主席和周总理竟如此宽宏大量,这让他彻底转变了观念,从封建皇帝成为了真正的中国公民。

一年后,溥杰获特赦。周总理为关怀溥仪,特地做了安排,打算邀请溥仪一家共进晚餐,借此机会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改善生活状态。

周总理邀请溥仪一家共进晚餐,主要目的是想改善溥仪与其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在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想借溥仪之手控制局势,便高薪诱请溥仪的七叔载涛出山任职,但载涛识大体、明是非,毅然拒绝,不愿成为背叛国家的罪人。

载涛不仅与溥仪决裂,誓不再相见,还选择隐居于北京的一条胡同里,从此过上了普通百姓的平淡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特意安排载涛与毛主席见面,期望他能得到重用。在毛主席的关怀下,载涛担任了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并成为了政协委员。

接见载涛时,毛主席随口问道:“你现在还与你的侄子溥仪保持联系吗?”

涛微笑着回答:“他属于战犯,我怎会与他有联系?”

毛主席理解了载涛的意图,却摇了摇头说:“不管怎样,你是他叔叔。听说溥仪在监狱里改造得很好,我希望你能代我去探望他一下。”

载涛惊讶于毛主席赋予他的重任,这句话实则传达了新中国对溥仪的宽容态度,让载涛明白,溥仪在新中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善待。

数日后,载涛遵照毛主席的嘱托前往抚顺探望溥仪。溥仪见到七叔来访,内心激动不已,紧紧抱住载涛,泪水夺眶而出。

载涛说:“我并非原谅了你,是毛主席派我来探望。他希望你能真心悔过,积极改造,以期获得从宽处理。”

载涛的这次探访,对溥仪影响深远,使他的思想实现了飞跃式的成长。

1961年春节前,也就是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出乎所有人意料,周总理竟邀请爱新觉罗家族到家中聚会。

参加会议的有溥仪、溥杰、载涛以及溥仪的妹妹韫颖等人。其实,这并非周总理首次与他们相见。

1960年1月26日,周总理在载涛家会见了溥仪等人。韫颖初见周总理非常紧张,默不作声。周总理笑道:“别紧张,咱俩都在政协工作,算是同事。”一番话引得众人含泪而笑。

这次会面,周总理展现出非凡的幽默感,让众人倍感轻松,尤其是刚获释的溥杰。周总理询问他的心愿,他多次表示,希望能接回妻子团聚。

溥杰的夫人是日本籍,被捕后她返回了日本。如今他想将她接回中国,但面临诸多难题,诸如她能否适应中国的生活方式等。

周总理明确表示,只要愿意改造,回来是没问题的。溥杰对周总理展现出的宽广胸怀深感感动。

临近饭点,周总理提议:“按照咱们中国春节的传统,得吃饺子,这样才应景。”

周总理热情地为大家布菜,载涛等人感动得眼眶泛红。察觉到大家的情绪,周总理提议道:“不如让溥仪来讲个故事,活跃下气氛吧。”

溥仪一听,连忙搁下筷子,回应道:“我哪会讲什么故事啊。”

周总理微微一笑,说:“你一直在皇宫长大,见识肯定比我们广。要不,给我们讲讲慈禧太后的故事吧。”

周总理建议下,溥仪分享了慈禧太后过节的故事。他说,慈禧宠他时他还不到3岁,已没记忆,这些内容都是后来听说的。

甲午海战之际,慈禧太后正大兴土木办寿宴。前线战败消息传来,损失严重,她却不为所动,坚持道:“先办完我的寿宴,再议战事。”

这段往事虽是虚构的故事,却真实映射出清朝当年的腐朽。讲完后,溥仪皱着眉,以笑掩饰:“我说完了,接下来请周总理也分享个故事吧。”

周总理立刻放下筷子,果断地说:“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

周总理讲的“故事”并非简单叙述,他借各民族习俗故事,向爱新觉罗家族传达了互助互爱、团结一心的深刻寓意。

周总理的这次招待安排得非常巧妙得当,成功促进了爱新觉罗家族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实属难得。

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专门讨论了此事。周总理表示,他们家族内部关系尚和睦,只是溥仪目前在思想上还有些纠结和顾虑。

为了让溥仪放心,毛主席特地安排了一场私人宴会,亲自邀请溥仪共进晚餐,以此表达诚意与尊重。

除了末代皇帝溥仪,毛主席还特邀了四位备受尊敬的老前辈出席,他们是章士钊、程潜、仇鳌以及王季范。

毛主席讲完后,四位老前辈低声交谈,一脸困惑。他们都是年逾半百之人,心中暗自琢磨,在这群人里,究竟谁才是自己的上级呢?

不久,溥仪抵达,毛主席立刻上前与他握手,并向众人介绍:“这位是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统,曾经是我们的‘上司’,大家不会不认识了吧?”

毛主席讲完后,众人都笑了,觉得这话颇有几分道理。溥仪被毛主席这贴心的开场白感动得落泪,他一直害怕被人称作皇帝,如今毛主席的话让他终于放下了心结。

溥仪获释之初,遇一老者,竟对他下跪高呼万岁,吓得他差点晕倒。他连忙制止,恳请众人日后切勿再称他为皇上。

事实上,溥仪曾有过不少“皇妃”,但随着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她们都陆续离开了他。

毛主席还亲自开导他,边用餐边说:“我读了你的《我的前半生》,但没耐心看完。你把自己写得太差,这不像传记,倒像忏悔录。别这样想,这不怪你,都是历史的原因。”

毛主席的话让溥仪倍感温暖,心中的烦恼和疑惑烟消云散。从此,他不再隐瞒自己曾是皇帝的身份,坦然面对过去。

有人见到他时会问候皇上好,他则会风趣地回应:“都好都好,大家一切安好。”

这正是毛泽东和周恩来所期望的结果。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心下,溥仪与护士李淑贤结为夫妇。这段婚姻让溥仪深刻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情与家庭的温暖。

从1959年溥仪获得特赦,至1967年他身患重病,虽不足十年,但他深刻体会到了新中国的关怀与温暖。

他曾对友人坦言:“作为末代皇帝,我能有如此好的结局,全靠中国有了毛主席这位伟人。”

1967年10月,溥仪因病住院,许多亲友前来探望。为他治疗的医生回忆,溥仪在临终前,与许多人交谈过,留下了最后的话语。

妹妹韫和探望溥仪时,他留给她的遗言是:“我终于能以真正人的身份离世,这让我感到欣慰。”

侄子毓喦探望溥仪时,溥仪对他说的最后一番话是:“我时日无多,你要铭记,努力工作,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杜聿明这位好友也曾探望溥仪,溥仪对他说:“我已经很久没抽烟了,能帮我点上一支吗?”

溥杰探望溥仪时,溥仪轻声细语地在耳边表达心愿:“我真心希望能再次见到周总理。”

这段话是末代皇帝溥仪离世前的最终遗言。它凝聚了他一生的沧桑与感慨,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尘世的最终告别。

从这些遗言里可以清晰看出,溥仪始终铭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教导,这彰显了他对两位人民领袖深深的尊敬与爱戴。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末代皇帝溥仪逝世,终年61岁。两天后的10月19日,他的遗体被火化。

溥仪逝世后,如何处理其遗体成为难题。身为古代皇室成员,本应安葬于皇陵,但家人表示,溥仪已成为新中国公民,无需遵循旧制,不必葬于皇陵。

周总理对此给出了清晰指示:爱新觉罗家族可自行决定,无论是革命公墓、万安公墓还是其他墓地,均可任选其一作为安息之地。

最终,家族成员共同决定,把溥仪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进行寄存。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心怀对新中国的深切感恩,走完了他的一生。

毛主席和周总理将溥仪的事迹镌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中,让他成为了永恒篇章的一部分。

真验证了那句话:

深情如慰魂飞九霄外,重恩加身让人留人间。真挚情感似飞天外飘逸,厚重恩情则让人脚踏实地生活。

下一篇:雨果签证没批退赛,国乒主力放松,梁靖崑向鹏迎新机会
上一篇:庐山会议后毛主席还关注彭德怀吗?派一人:每月去看望彭德怀2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