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权高官谴责以色列“屠戮加沙平民”,以色列方面迅速反驳
151
2025-09-11
2025年2月,法国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停靠菲律宾马尼拉港,甲板上的“阵风”战机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 这是40年来法国航母首次重返南海,此前它刚与美日航母在菲律宾海完成联合军演,矛头直指中国。
当“戴高乐号”编队驶入吕宋海峡时,中国海军054A型护卫舰立即抵近跟踪。 短短48小时内,南海海域集结了约40艘中国舰艇,形成严密监视网。 法国军官向媒体承认:“我们从未预料到会面对如此庞大的海上力量。 ”
法国此次行动打着“维护印太航行自由”的旗号,实则深度捆绑美国战略。2025年3月,法国与菲律宾举行“鱿鱼级潜艇移交仪式”,意图通过军售拉拢东南亚国家。 更关键的是,其行动时间与美日菲澳“太平洋斯特勒-2025”军演高度重合,形成对华围堵的“接力赛”。
面对挑衅,中国南部战区在黄岩岛展开实弹演练。 挂载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轰-6K轰炸机掠过海面,射程达400公里的导弹可穿透航母防御网。 法国《海军新闻》随后披露,戴高乐号在南海全程处于中国导弹锁定范围内。
军事对峙背后是法国深陷战略困局。 作为欧洲唯一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戴高乐号满载排水量仅4.5万吨,载机40架;而中国福建舰排水量超8万吨,搭载的歼-35战机已进入五代机时代。 法国军官私下坦言:“若爆发冲突,我们只能祈祷撑到美军支援。 ”
耐人寻味的是,军事对抗的同时,中法经贸却在创纪录增长。 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789亿美元,法国对华直接投资暴涨77%。 2025年初,法国畜牧协会刚通过“从农场到餐桌”机制向中国出口万吨牛肉;空客在成都的飞机拆解厂正满负荷运转,回收率达90%。
这种矛盾源于法国的依附性困境。 俄乌冲突中,美国强令欧洲承担军援费用,法国未敢公开反对。 马克龙政府试图借南海行动向美国表忠心,换取北约支持。 但代价沉重:法国国防预算仅占GDP1.8%,而此次航母远征耗资3亿欧元,相当于其全年海外行动经费的15%。
更深的动机藏在军火交易里。 法国在印太拥有90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但真正驱动力是军售市场。 2018年印度采购36架“阵风”战机让法国赚取78亿美元,而菲律宾新签订的潜艇订单价值12亿欧元。 法国防部文件明确将东南亚称为“未来十年最具潜力武器市场”。
当戴高乐号最终撤离南海时,法国海军司令部的航行日志记录道:“中国山东舰编队在100海里外平行伴航,舰载机每日巡航8架次。 ”这场历时5个月的战略豪赌,暴露了法国在东西方博弈中的真实地位——既想当独立棋手,却终究活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