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鸭子嘴硬?英伟达否认“留有后门”,欧洲曾深受其害

90 2025-08-04 17:12

凌晨消息传来。中国国家网信办直接约谈英伟达,这场对话不是为了客气寒暄,而是直奔主题:中国要求英伟达解释,专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为什么藏着“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

英伟达的回应倒是干脆,发言人一句话:“英伟达的芯片不存在后门。”但真相真有这么简单吗?

回顾H20芯片诞生的背景,这东西原本就是在美国高压下的产物。美国禁止英伟达把高性能AI芯片直接卖给中国,英伟达转头拿出一个“特供版”,性能只有旗舰H100的五分之一。所谓H20,就是一台豪车被拆成板车,外观相似,内里差远了。

但性能缩水不算,问题是,这颗芯片里还暗藏着“远程关闭”和“追踪定位”功能。解释的理由只有一个:万一出了什么“违规使用”,就可以一键让这颗芯片变成废铁。这种把开关捏在自己手里的安全设计,表面上是管理,背后却是控制。

别说网友,连欧洲人都看得明白。这类“熔断”功能,历史上可不是第一次。2008年,剑桥大学联手英特尔,做过芯片后门实验证明,厂商完全可以在芯片里埋暗线,远程操控、监控不是科幻,而是事实。

从后门实验到日常运维,这里面还有一层危险。软件升级本该是补漏洞,但一旦黑箱操作,固件升级就可能反过来变成植入恶意代码、建隐蔽通道的利器。芯片本来应该是“中立”的,但技术手段总能绕开规则。

这还不是传说,欧洲人吃过大亏。2013年,斯诺登那一份棱镜门材料泄露,直接揭穿美国情报部门把后门植进思科路由器,随时可以截获德国等盟友高层的绝密通信。美方嘴里说“绝不作恶”,背地里下套埋雷,这一场由谎言和真相织成的网,让欧盟再也无法对美国技术完全信任。

这种疑虑可不只是民用。德国去年砸83亿欧元买F-35战机,合同签了手没松,因为北约军官们心知肚明:这飞机要是美方一下令,维护支持断供,启动密钥一收,百亿资产瞬间变废铁。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早有前科。

回到中国这次网信办出手,真正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解释。我国监管这场行动,是以“技术透明化”为抓手,要求英伟达开放芯片设计文档,证明安全模块不会被滥用。什么叫透明?不光你说没问题,要拿出详细设计和日志让中国监管部门看明白,确保权力真正落在自己手里。

欧盟其实早就这样搞。德国推“芯片安全白盒检测”,欧盟搞“数字服务法”,要求企业提交固件更新细节。也就是说,法律的触角已经延展到技术最底层,谁想靠黑箱运作,就得做好随时被踢出局的准备。

芯片行业明面上还是科技竞争,但背后早就是主权保卫战。每一枚芯片不只是装在服务器,更像一张“数字身份证”。拿不到源代码,看不清接口,碎裂的不是技术,而是安全底线。美国靠禁令搞技术霸权,中国一点没闲着,这些年靠北斗、靠5G、靠昇腾AI芯片、一步步筑牢属于自己的技术底座。

这里面不只有自豪,更有苦涩。谁都不愿意关键部件任人宰割,H20芯片事件背后,是技术主权与霸权叙事的尖锐对峙。

大家别忘了,网信办这次出手,选择的不是拖时间,而是拿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重法律一齐上阵。这是给英伟达,也是给全球科技巨头看的规矩:要想做生意,规矩是“透明”二字;不透明,退出。

其实,这不是单一企业的尴尬,更是整条产业链规矩的重写。今天说的是AI芯片,明天也可能是动力电池、基础操作系统、AI大模型生态。谁能保证,没有监管的系统会一直对你“温柔以待”?

中国这场PR战里,不只在和英伟达对话,更是在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主权不能靠“信任幻影”。安全不是相信承诺,而是亲手验证,把命脉握在自己手里。

回头看这场波澜,技术的“本分”正在被重新定义。过去可以靠“黑箱”吃饭,现在所有玩家都得面对一个新世界:要么用透明赢得信任,要么彻底出局。

没有人能靠嘴硬消解现实。今天的监管不是追究有没有后门,而是在追问,谁拥有决定开关的权力?芯片的争夺,其实就是控制权的争夺。谁能控制技术平台,谁就能在数字世界拥有话语权。

所以说,这场看似技术的小争端,棋盘早已下到产业、主权甚至格局的根子上。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把主语位置留给自己,这就是中国的答案。

下一篇:斗罗大陆零测试时间 斗罗大陆零预约下载
上一篇:思维链监督和强化的图表推理,7B模型媲美闭源大尺寸模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