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5-1血洗玉昆,9号狂轰两球+造争议,评分8.7全场封神
105
2025-08-25
一位手握13亿资金的民间牛散,专门在A股捡“垃圾股”。
她重仓的医药股全在7元下方,其中#热点观察家#一只从36元跌到4元时疯狂加仓1400万股。
另一只则像织布机一样做波段,股价横盘两年却靠做T不断摊薄成本。
张素芬的股票账户里躺着15只低价股。
其中四只医药股格外醒目:益佰制药4.08元、重药控股5.16元、汉森制药6.46元、哈药股份3.89元。
没有一家的股价超过7块钱,张素芬押注的仓位加起来超过3亿元。
益佰制药是她最“执着”的标的。
2023年一季度,她首次以270万股的持仓出现在十大股东名单里。
当时股价已经从36元的历史高点跌到5元附近。
此后两年,她每个季度都在加仓:400万、600万、900万……到2025年一季度,持仓飙升至1433万股,位列第三大股东。
这只股票的表现却令人窒息。
2024年公司亏损3.17亿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
股价从张素芬首次建仓的5元一路阴跌至4元。
她的操作完全无视基本面颓势,越跌越买。
市场普遍认为她的逻辑在于“低价安全垫”。
益佰制药手握国家保密配方的抗肿瘤中药艾迪注射液,年销售额曾超10亿元。
虽然近年受医保控费冲击,独家品种的壁垒仍在。
张素芬的成本被持续加仓摊薄至3.4元附近,距离现价仅有15%的安全边际。
与益佰制药的“死扛”不同,她在重药控股上玩的是“波段艺术”。
2023年底建仓时持股1800万股,此后每个季度都在增减:一季度减75万股,二季度加72万股。
股价始终在4-5元的箱体内震荡,她却通过高抛低吸把持股成本从4.8元压到4.3元。
这种操作依托于重药控股的特殊牌照。
国内仅有3家企业拥有麻醉药品全国批发资质,公司垄断了西南地区三甲医院的麻精药供应。
虽然净利率只有0.84%,渠道护城河让股价跌不动也涨不高,反而成了做T的完美标的。
张素芬的持仓清单里,低价是绝对共性。
节能风电3.05元、上海建工2.49元、青松建化4.15元,这些股票的共同点是国资控股、股价破净、市值普遍低于50亿。
2025年一季度,她新进的节能风电买入价仅2.8元,二个月后浮盈已达9%。
分散持仓是她的生存法则。
16只股票横跨风电、水泥、零售、金融等7个行业,单只个股仓位不超过总资金的5%。
当ST广网因重组失败暴跌30%时,由于该股仅占组合1.5%仓位,整体净值回撤不到0.5%。
这种策略被总结为“捡破烂战术”。
专门筛选股价腰斩、机构抛售、业务根基未损的标的。
例如她持有5年的航天动力,买入时因军工订单下滑被市场抛弃。
公司背靠航天科技集团,最终在2025年卫星互联网政策刺激下股价翻倍。
政策红利是她最敏锐的狩猎场。
2021年海南海药因业绩暴雷跌至2元,张素芬却逆势买入2000万股。
三年后海南自贸港落地“医疗特许政策”,允许外资办医和进口器械免税,股价应声涨至7元。
国资背景则是她的安全底线。
持仓中央企占比达60%,地方国企占30%。
天地科技就是典型:煤炭装备龙头的标签无人问津,5.88元的股价对应5.39%股息率,让她连续两个季度加仓100%。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她的操作有极强的可复制性。
持仓组合中80%个股低于10元,建仓时市净率平均仅0.77倍。
当陕国投A因信托暴雷被外资抛售时,她以0.6倍PB接盘,三个月后估值修复至0.9倍。
“捡便宜”不等于无脑抄底。
张素芬曾踩雷益佰制药财务造假,单日亏损18%。
她的应对是立刻砍仓止损,同时用其他持仓股的盈利覆盖损失。
这种纪律性让她的年化收益稳定在20%以上。
市场称她为“5元股猎手”。
当机构在百元赛道股中厮杀时,她在4元国资股里默默播种。
持仓列表里没有明星企业,只有被遗忘的行业配角。
过去五年,这些“配角”中有4只实现了翻倍涨幅。
她的交易记录显示极端耐心。
新兴铸管连续加仓7个季度,建研院潜伏三年才等来涨停。
在海南海药上甚至提前两年布局政策预期。
“趴着等风来”的笔记,就贴在她的电脑屏幕上。
这种策略本质是概率游戏。
用她自己的话说:“十只票里有一只翻倍,就能覆盖三只踩雷的损失。 ”
2024年三峡新材从2元涨至4元,单只盈利1200万,轻松填平了ST广网的亏损。
眼下她最新的猎物是节能风电。
2.8元的破净股价对应30%的装机量增速,而国资背景让退市风险几乎为零。
二季度建仓1176万股的动作,和当年布局海南海药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