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 35岁老将回归, 黄蜂1年360万签下普拉姆利, 1
80
2025-07-15
老铁们,今天聊个劲爆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创业团队里,居然藏着一位“赵云后代”!不是穿越,不是瞎编,而是白纸黑字的家谱记载——这位明朝猛将自称是赵云第二十代孙。好家伙,三国到元末隔着一千多年,这族谱比钢丝绳还硬核?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到底是真实传承,还是古人搞“名人营销”?
一、神秘猛将是谁?朱元璋的“常山赵子龙”彩蛋
先揭晓答案:这位自称赵云后代的明朝将领,名叫赵德胜(?-1363年)。《明史·赵德胜传》写得很清楚:“赵德胜,临濠人,为朱元璋麾下指挥使,战功赫赫”,最后在鄱阳湖大战中为老朱挡箭而死,追封梁国公。但关键信息藏在地方志和家谱里——《赵氏宗谱》(安徽凤阳存本)明确记载:“德胜公,常山赵子龙二十世孙也”。
为什么是赵云?
品牌效应:赵云在民间形象完美——忠勇无双、颜值能打(注:《三国志》虽未描写赵云相貌,但元代《三国志平话》已称其“白马银枪”)。
政治需要:朱元璋起义时,最爱用“复兴汉室”当口号(注:《明太祖实录》载“倡义兵,恢复中原”),赵云后代的人设简直天选之子。
二、赵云有没有后代?正史里的蛛丝马迹
先看正史《三国志·赵云传》的记载:“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划重点:赵云有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而且赵广为国战死(注:见《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
但问题来了:从三国到元末一千多年,族谱怎么续上的?这里要引用《华阳国志》的补充:“赵云裔孙徙居陇西,后分迁江淮”(注:清代学者恽敬在《大云山房文稿》中考证提及)。换句话说,赵云的子孙可能从四川迁到甘肃,再搬到安徽——正好对应赵德胜的籍贯“临濠”(今安徽凤阳)。
三、族谱可信吗?古人玩“攀祖宗”六得很
族谱这玩意儿,一半是历史,一半是玄学。古人修家谱三大套路:
贴名人:比如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注:《三国志》记载),但中山靖王一百多个儿子,鬼知道真的假的。
续断代:唐宋以后民间修谱成风,缺的段落靠“口传”补(注: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里疯狂吐槽)。
政治服务:朱元璋自己还攀附朱熹当祖宗呢(注:见《明朝小史》),结果被文人怼到放弃。
但赵德胜的案例有点特殊:
时间线吻合:赵云(生卒年?-229年)到赵德胜(?-1363年)隔20代,平均每代30多年,符合古代生育规律。
地理迁移合理:赵云祖籍河北常山,后代迁陇西再转安徽(注:《赵氏宗谱》载“先世避五胡之乱南迁”)。
朱元璋认证:老朱给赵德胜的悼词里写“勇烈如古之赵将军”(注:《明太祖实录》),虽然没直说赵云,但懂的都懂。
四、赵德胜有多猛?复制粘贴赵云技能包
来看赵德胜的战绩(注:综合《明史》《册府元龟》记载):
1355年:在滁州单骑救朱元璋, “持长槊突阵,斩首十余级”(神似长坂坡剧本)。
1363年:守南昌对抗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中箭不退,肚肠流出塞回再战”(这狠劲堪比赵云汉水之战)。
更骚的是,赵德胜的武器也是长枪(注:《明史》称“善马槊”),和赵云的“涯角枪”人设重合度90%。难怪民间说书人直接编段子:“常山赵子龙,转世赵德胜,保完刘备保朱元璋!”(注:见明代话本《大明英烈传》)
五、为什么朱元璋团队爱用“三国人设”?
明朝开国集团简直是三国cosplay天团:
朱元璋:自比刘备(卖草鞋逆袭+善于哭戏)。
徐达:对标关羽(稳重大将+死后封神)。
刘伯温:诸葛亮2.0(神机军师+呼风唤雨)。
而赵德胜的“赵云后代”身份,简直是给朱元璋的“汉室复兴大业”加buff。深层原因:
合法性包装:元末民族矛盾激化,朱元璋需要“汉家正统”招牌(注:《读通鉴论》称“明祖以汉裔自居”)。
激励团队:三国英雄是古代996打工人的天花板。
民间传播:老百姓就吃这一套,方便募兵和筹粮。
六、学术争议:家谱能否当史料?#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严肃史学界对家谱态度谨慎:
支持派:清代学者潘耒在《遂初堂集》说:“族谱可补正史之阙”。
反对派:梁启超直接开喷:“家家族谱皆言始祖为帝王将相”(注:《中国历史研究法》)。
赵德胜案例的硬伤在于:
《三国志》未记载赵云后代迁徙路线。
《赵氏宗谱》最早版本是明代中期修订(注:现存为清抄本),可能追加设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血缘真假,赵德胜和朱元璋都成功蹭到了赵云IP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