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惊人论断:中日海空战,解放军竟不如自卫队?

140 2025-08-22 07:41

日本一位军事专家近日发表奇葩言论:他先极力吹捧日本海空自卫队战力优于解放军,却在结尾突然承认面对中国导弹和无人机将束手无策。这种前后矛盾的“权威”分析,并非客观评估,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构建”,其真实目的,竟是为日本增军费“铺路”!

在日本,一种很有意思的论调正在悄然流传。它并非简单地贬低或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而是通过一套看似客观、实则精心编排的叙事,最终导向一个特定结论。这种论述的典型代表,出现在日本财经媒体《MoneyPostWeb》上,一篇题为《日益增长的中国军事威胁》的文章,由一位名叫“井上”的特约军事专家执笔。

文章开头,井上专家摆出了一串令人咋舌的数字。他指出,中国陆军拥有100万兵力,而日本陆上自卫队仅约13万人。中国海军拥有690艘舰艇,日本海上自卫队则为139艘。中国空军有3370架飞机,而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斗机仅370架。这些数据铺陈开来,营造出一种中国拥有压倒性数量优势的客观氛围。

然而,就在读者以为这是一篇“中国军力强大”的陈词滥调时,井上话锋一转。他巧妙地设定了一个前提:中日若发生冲突,必然是海上冲突。基于这个设定,他直接把百万陆军从战场上“请”了出去,认为其庞大数量在海战中毫无意义。这是他消解中国整体优势的第一步。

接着,在被他限定的海空战场上,一场关于“质量”的论述开始了。他盛赞日本的“大鲸”级潜艇是世界一流,技术先进。“最上”级护卫舰的技术水平可能超过中国的同类舰艇。他尤其强调日本拥有从美国引进的“宙斯盾”防空系统,并以此断言中国海军因没有该系统而防空能力堪忧,航母甚至无法出港。

井上专家的论证,贯穿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即战斗力的评判标准高度依赖外部认证,尤其是“美国认证”。在他的逻辑里,战斗力的衡量标准简单粗暴:是不是美国技术?有没有和美军一起训练过?

他认为日本的F-2、F-15战斗机源于美国技术,因此性能可靠。反观中国的歼-11、歼-15,则被他贴上了“基于老旧苏霍伊飞机”的标签。即便承认中国的第五代战机歼-20对日本现有四代机存在技术优势,他也能迅速找到“解药”——日本已经采购了147架美国的F-35。

人员素质的评判标准同样如此。日本自卫队因为常年与美军进行联合训练,所以掌握了“高超的作战技能”。而中国军队由于缺乏与美军的实战化演练,其战斗力在他眼中便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种将少数明星装备和特定训练模式等同于整体战斗力的看法,暴露了其对现代战争认知的局限。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一武器平台的对决,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对抗。侦察预警、指挥控制、信息通信、火力打击、综合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这种聚焦于“宙斯盾”或F-35的“装备中心论”,完全忽视了军队在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上取得的系统性进步,是一种刻舟求剑式的静态对比。

就在他把日本海空自卫队描绘得几乎能与解放军平分秋色时,文章的结尾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井上突然承认,中国拥有两项日本无法防御的“杀手锏”:数量庞大的中程弹道导弹和无人机集群。

这番前后矛盾的论述,目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就藏在他最后那句轻描淡写的建议里:日本必须紧急提升应对中国导弹和无人机的能力。至此,整个论述的逻辑闭环才算完成。它通过“常规可控,非对称致命”的叙事,精准地为日本发展和采购更先进的反导、防空系统制造舆论,为增加国防预算提供理由。

看懂了这套话术,很多事情就豁然开朗了。这种“井上范式”的分析,其核心目的并非客观评估军力,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议程设置。它反映了部分日本观察者在面对中国崛起时,既不甘心承认实力差距,又试图利用这种差距来谋求自身军事发展的复杂心态。

对于这类言论,与其逐条辩驳其技术细节,不如看穿其背后的叙事逻辑。一个国家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其完备的国防体系和清醒的战略认知。当拥有了足以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实基础,便能以一种更加从容和自信的心态,看待外界的种种声音,而不被其设置的话语陷阱所左右。

下一篇:89-90银牌战惊动外媒!中国男篮12人轮换逼澳洲摔杯子,最后3.9秒战术太敢赌
上一篇:就在台岛不远处,美西方四艘航母火力全开,韩媒叫嚣向中国示威
推荐资讯